本报讯 (记者 赵岩) 11月11日下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到四矿调研,了解新型高强钢拱现场应用等情况,强调要聚焦“苦脏累险”岗位优化替代,坚持以人为本,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因地制宜制定支护方案,进一步提高支护效果,并朝着“轻量化”方向,加大设备改造升级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职工。
集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陪同调研。
当天下午,李毛一行深入四矿己三皮带下山新型高强钢拱安装应用现场,详细了解其现场应用情况,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听取矿井及合作单位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据了解,7月份以来,集团煤炭开采利用研究院与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联手,共同研究“矿井巷道支护用高强轻量化钢拱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并于11月8日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目前,100多架新型高强钢拱已在四矿、六矿井下完成安装。相较于传统36U型钢拱,新型高强钢拱重量减轻了34%,地面整架承载性能有效提高,其中三段式钢拱的地面整架承载性能提升20%、井下安装效率提高50%。
李毛对新型高强钢拱研发及应用情况予以肯定。他指出,一直以来,集团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推进“苦脏累险”岗位优化替代工作。此次应用的新型高强钢拱在重量显著减轻的同时,整架承载性能得以提升,且安装速度更快,有效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成效值得肯定。要充分考虑井下不同地点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支护方案,确定好支护数量、支护密度等相关数据,并做好相关安全维护工作,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要用好与新型高强钢拱配套的无线监测系统,统计掌握其所受应力、节点滑移等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为下一步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撑。要强化与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沟通协调,在当前基础上,继续朝着钢拱支护强度更强、重量更轻方向再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支护效果,降低职工劳动强度。
李毛强调,要围绕提高支护效果、控制巷道变形、提升作业安全保障水平,尝试探索深部软岩巷道全封闭高强钢支护系统研发及应用有关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加快推进项目论证,尽快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项目论证及推进过程中,建工集团要运用好工民建中的有关手段,对矿压等巷道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并和相关数据进行对照比较,助力矿井向全封闭高强钢支护系统循环利用、绿色开采目标迈进。
李毛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对架空乘人装置握杆材质、座椅材质、座椅角度等进行设计完善,调整握杆与座椅之间的距离,根据情况加装防风布,并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越位保护装置,提高其安全性、舒适性。集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进煤矿井下架空乘人装置提速改造工作,缩短职工井下行程时间,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职工。
李毛还对强化职工后勤保障等工作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