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一矿工会收到职工马某的“金秋助学”申请。如果审核通过,等近期该矿“金秋助学”仪式启动后,马某的孩子就能再次拿到助学金。马某患有渐冻症,已经多年不上班,妻子打零工,保障一家人的生活。去年,马某的孩子考上大学,该矿已经为他发放了5000元助学金,帮助他圆梦大学。
孩子的美好未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而对于职工的幸福生活,集团尤为关注,也不断为此努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就多次强调,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要始终把职工冷暖挂在心间,与广大职工心连心、手牵手,让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年更比一年高,持续打造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共奋斗的命运共同体。
又是一年开学季。为了让每个职工家庭都能拥有美好未来,近段时间,从集团到各基层单位,都在如火如荼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这让众多职工家庭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浓浓关爱,也为集团深入践行“企业发展、职工共享”核心理念增添了有力注脚。
播撒爱心,助万千学子圆梦
今年,十矿原服务五队职工杨建伟的孩子被保送至甘肃农业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虽然经煤矿单位主辅分离改革,他已经是被划转人员,但矿上依然决定为其子女发放3000元“励志奖学金”。为了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职工家庭,该矿近年来持续扩大“励志奖学金”和“金秋助学金”发放范围。
该矿从前年开始,将硕博连读纳入“励志奖学金”发放范围。去年,该矿又将考上研究生的职工子女纳入“励志奖学金”发放范围。截至今年8月中旬,该矿工会已收到“金秋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申报材料110份。
“金秋助学”活动,是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益社会的大事、好事。从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到发放“励志奖学金”,从单一入学资助到全程帮扶,从“输血式”资助向“造血式”帮扶,在持续创新形式中,集团“金秋助学”活动已走过19年。
早在1998年,集团就建立助学基金,出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管理办法,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小学和中学。2004年,集团将大学生也纳入助学范围,建立起行政拨款、工会划拨资金、干部职工捐款等助学资金筹措机制,构建起覆盖大、中、小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助学帮扶模式。自此,“金秋助学”活动正式启动。
2005年开始,集团在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与希望同行”助学活动,采取“多帮一”的方式,每人每年捐款500元,专项用于“金秋助学”活动。2012年,集团又增设“励志奖学金”。
在集团引导下,各基层单位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助学活动,实现了助学形式多样化。
六矿给予被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录取的职工子女每人5000元“励志奖学金”。氯碱发展公司在为集团级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的同时,为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发放“励志奖学金”。
近些年,每到“金秋”前夕,各单位就提前着手,想方设法将这项惠及职工子女的暖心工程办好、办实。据集团工会统计,截至去年,集团“金秋助学”活动累计发放资金5800余万元,受助学生5万余人。
19年来,集团“金秋助学”活动播撒爱心,汇聚成海,助万千学子圆梦。
从“输血式”资助向“造血式”帮扶,“金秋助学”再升级
今年7月初,集团工会接到上级文件,“金秋助学”活动有了新的变化,将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业列入帮扶内容。
其实,早在2019年,集团就开始考虑助学与就业相结合的政策,对考入“双一流”高校及相关院校主体专业的困难职工子女大学生(含研究生)给予学费救助并签订就业协议,每年可享受助学金6000元至8000元。而此前,集团在档困难职工子女考入本科院校的,入校第一年给予5000元助学金,随后每年给予2000元助学金;考入大专院校的,入校第一年给予4000元助学金,随后每年给予2000元助学金。
签订协议学成归来的职工子女,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的学生待遇为本科生每年6万元至10万元、硕士研究生8万元至12万元、博士研究生10万元至15万元,还有相应的安家费用,未来的职业晋升通道也已考虑在内。
尼龙化工公司化工一厂职工贾鹏宇就是这项政策的受惠者。2015年,贾鹏宇考入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当时,贾鹏宇的母亲是一矿职工,父亲生病在家,家中还有弟弟妹妹要抚养,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在集团“金秋助学”资助下,贾鹏宇顺利完成大学本科阶段学习。2019年,她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后,在继续获得资助的同时,与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
“从本科到研究生,集团一共资助了我35000元。是集团的支持,让我更有勇气追求梦想。回到集团后,我进入了尼龙化工公司,享有比普通大学生更加优厚的薪酬,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一下子改善了许多。”贾鹏宇说。
圆梦大学只是第一步,完成就业才能真正实现家庭脱困。为了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业问题,集团计划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与考入集团所需主体专业的受资助学生座谈,介绍集团发展现状和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中国平煤神马的美好蓝图,鼓励大家学成归来,在企业实现人生价值。
8月15日,八矿工会组织“金秋助学”受助学生代表参加井下体验学习活动。体检结束后,一名学生激动地说:“我会珍惜学习机会,希望未来有机会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出力,为社会、国家作贡献。”
从“输血式”资助向“造血式”帮扶转变的助学格局,正在集团展开。
“花”开灿烂,收获满园好“丰”光
树高千丈,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集团始终把职工冷暖挂在心间,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广大学子护梦远航。而那些受助的学生也都心怀感恩。每年,集团工会都会收到数百封受助大学生从全国各地高校寄来的感谢信。他们向集团汇报学习情况,并表示:将永远铭记集团恩情,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企业、回报社会。
在这些受助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毕业后选择回到集团,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企业。
一矿受助学子刘栋林取得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毅然回到一矿,成为综采四队大学生采煤班的一员。他凭借过硬技术,从采煤工成长为综采队队长,参与的多项科研成果帮助矿上解决了许多难题。2021年,他被调至夏店煤业公司任副总工程师。
八矿职工子女宋轲兄弟俩自小学起就接受集团救助,学成后又都回到集团。宋轲努力工作,刻苦钻研,10多年取得20多项创新成果。目前,他担任梁北二井煤业公司通风防突部副部长。
正如一位受助学子所说,集团播撒的爱心种子,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集团的关爱如阳光般照亮广大学子的求学之路,为其披荆斩棘前行注入勇气与力量。这是集团积极践行国企担当、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爱心之举,也是为企业积蓄发展动能的长远之策。
当前,集团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更加强烈。在“金秋助学”活动“加持”下,企业与职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幅生动描绘共建共享共奋斗的新画卷在集团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