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中国)
 
  • 《企业观察报》:平煤神马集团发力脱贫攻坚行动

  •        (通讯员 王美玲 张宏怡)夜幕初降,大山深处国贝石村马沟组的路灯就亮了起来,为下学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一年前,能够用上路灯、吃上自来水对于马沟组的村民来说,就是奢望。

            “夜间走路不怕黑了,旱天吃水不用愁了,环境变干净了……这都多亏了你们派来的驻村工作队。”不久前,一封饱含深情的感恩信从鲁山县赵村镇国贝石村寄到米兰网。

           国贝石村地处山区,耕地少,没有产业,贫困发生率高。2018 年,精准扶贫的阳光洒向这里。米兰网所属单位田庄选煤厂与国贝石村“联姻”,先后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拦水坝,购置垃圾桶、健身器材,给贫困户修缮房屋、送慰问金,解决了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让全村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这样的蜕变不止在国贝石村。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米兰网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将扶贫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精心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活动,下好“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先后获得“全省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2018 年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面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上下齐心 扶真贫真扶贫
            脱贫攻坚,人人有责,人人担责。在此次“大考”中,米兰网的定点扶贫村涉及平顶山、许昌、开封 3 地市 9 个县 40 个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680 户、5127 人。


            “我们把扶贫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和具体实践,按照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把脱贫产业发展好、把村容环境整治好、把困难群众帮扶好的‘四好’帮扶思路,办实事、求实效,倾力彰显国有企业担当。”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说。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该集团成立了以集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月报告、季例会、年总结制度,督促指导扶贫工作,并定期深入偏远山区帮扶村调研,与地方干部共商脱贫措施。

           基于“干部驻村任职、单位结对帮扶”的选派思路,该集团将 40 个定点扶贫村分配给八矿、帘子布公司等 40 个基层单位,按照“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机制,建立党员干部、党支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机制,实现以户为单位的精准扶贫。同时,精心挑选 10 名驻村第一书记、7 名驻村第一团支部书记、15 支驻村工作队,共 50 名综合素质高、事业心强、能吃苦耐劳的党员干部长期驻村帮扶。
           集团上下齐心,凝聚起助力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总经理杜波等领导多次深入帮扶村子,问疾苦、询冷暖、察民情、看发展。据统计,去年以来,该集团领导入村调研120余人次。
            驻村干部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培育文明新风”目标,每周“五天四夜”吃住在村,节假日经常活跃在扶贫第一线 .
            大雪封山时,尼龙科技公司驻柴巴村新、老第一书记雷超、李锋招用扁担挑着村民所需物品,步行十多公里回到深山村。

            腊月二十九,八矿驻叶县常村镇府君庙村第一书记乔云清离开村子时,非贫困户、70 多岁的村民窦梅芝硬是把自家蒸的包子、馒头塞到他的车上。她说:“乔书记不但管扶贫,还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这样的干部俺信服!” …………
            用心扶真贫,用力真扶贫。米兰网的扶贫干部们对帮扶村既“输血”又“造血”,以“智志双扶”挺起贫困户的“精神脊梁”,以项目建设拓宽贫困村的致富渠道。

    精准施策 让“输血”变“造血”
            在叶县常村镇柴巴村,尼龙科技公司利用荒山帮助村子建成两座光伏发电站,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零到 40 多万元的飞跃。
            在郏县白庙乡宁庄村,帘子布公司依托村子种植红薯的优势,建厂房、引进淀粉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额 350 万元。
            在鲁山县观音寺乡西桐树庄村,十二矿帮扶村子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养殖和有机种植,并把“消费扶贫直通车”开进了山里,免费载着城里人来到村子选购山货。
            在鲁山县熊背乡,该集团捐赠了价值合计 333万元的 9 辆纯电动新能源客车,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扶贫路上,米兰网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改善基础设施,解决“长期贫血”问题。针对贫困村出行难、用水难、排污难、上学难、文化娱乐匮乏等问题,结对帮扶单位积极争取各类资金,硬化道路,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文化广场,改建村党群服务站,修缮学校,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发展脱贫产业,解决“肌体造血”问题。该集团加大投入,援建南阳淅川县 3 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带动当地 10 个贫困村、510 户贫困户、2000 人脱贫,为淅川县建成 12 座 5000 吨存储量的蔬菜瓜果冷链仓库,每年为当地带来 400 至 600 万元的经济效益。此外,先后在帮扶贫困村建光伏电站、蔬菜大棚、美国黑李等产业扶贫基地 22 个,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合作社 16 个,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真正实现从“授鱼”到“授渔”的转变。


            智志双扶增强内生动力,解决“脑部供血”问题。帮扶贫困村完成“两委”换届任务,组织基层单位机关党支部与帮扶村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建强基层组织;开展“送戏下乡”“过大年唱大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健康扶贫义诊,让村民不出山村、不用花钱,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治;修缮校园、校舍,建设活动场地,捐赠课桌、板凳,改善贫困村教学环境;培训贫困村劳务人员,招聘符合条件的村民到煤矿工作;每年春节,该集团领导带队看望贫困村困难党员和村民。目前,已累计为 1000 余名贫困群众发放 60 多万元慰问金、慰问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唯有实干,方能决胜。据了解,今年该集团加大帮扶力度,帮助所涉及贫困村共计 1680 户贫困户、5127 人全部摆脱贫困,拟建设集体经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帮扶项目78 项,目前已开工 55 项,“六改一增”项目涉及576户,已完工57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涉及217户,已完工 201 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