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在这场伟大社会变革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贯穿着非凡的政治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对改革动因、改革目标、改革主体、改革方法、改革落实等方面作出了新的精辟阐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全面打响国企改革三年攻坚战,提出“必须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对标先进、敢破敢立,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出台了一揽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措施,为省管企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政策喜人、催人奋进,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企业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要看到,世界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大,导致国内外市场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加大。在同等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间的竞争差距,越来越体现为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谁先改革谁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以“狼群”战争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华为公司、打造“煤炭安全生产枣矿模式”的山东枣矿集团,以及勇于迈出改革第一步、敢于向阻碍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开刀的烟台万华集团,都是改革的先行者和受益者。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要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防范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把企业做得更强,在实现中国梦、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不改革不行,改革慢了也不行。更好地坚守初心和使命,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定不移持续提高质量效益。除了改革,别无他途。
二
纵观集团60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基因早已融入发展血脉。建矿以来,一代代创业者和建设者在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长征路中,风雨兼程初心不改,一路拼搏砥砺奋进。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到平煤、神马两大企业成功重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从公司制改制到混合所有制破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从“三化”结合促转型到走特色转型发展道路,做强三大核心产业的战略方向、战略路径更加清晰。特别是去年以来,集团坚持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提出“六个坚持”基本原则,全面实施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污染物近零排放五年行动方案、人力资源十年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绩效考核、干部人事、审计体制、科技体制、混合所有制规范化运营等40余项改革举措,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压茬拓展。一系列重大变革,为集团加快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目标迈进积蓄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但对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我们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全保障基础不够牢固,绿色发展还有一定短板;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高效,管理方式仍较为粗放,人力资源整体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改善民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少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特别是随着集团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以上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矛盾,有的甚至危及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局和生死存亡,倒逼我们不得不改,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在啃硬骨头上力求新进展。
三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继续保持改革的动力、挖掘改革的潜力,推动改革的落实、激发发展的活力,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确保改得准、行得稳,必须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论。
——坚持整体协同推动改革。我们要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实现综合实力更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要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为方向,以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动力为目标,抓好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改革方案、改革落实、改革效果“三协同”,加快建立与高质量转型发展相匹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注重抓主要矛盾促进改革。问题就是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改哪里,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改哪里。在推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聚焦三项制度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智慧企业建设等重点,扭住管理流程再造、人力资源战略性转移、干部队伍年轻化管理改革等难点,在节骨眼、要害处用力,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强化风险意识保障改革。改革是权力再调整、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没有万全之策。改革越深入,难度和风险越大,甚至会激化一些矛盾和问题,引起利益相关方的不满情绪。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强化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就像华为公司那样,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管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积极稳妥破解发展难题,做实“问题、整改、责任、效果”四个清单,把防范化解资金风险作为重中之重,严控安全、环保、市场、法律等各类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确保改得实、干得好,必须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
——改革关头勇者胜。改革推进过程中,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实干。集团新一轮改革大潮已起,涉及利益关系调整、触及深层次矛盾,不可能都是欢欢喜喜、轻而易举,引起部分干部职工思想活动甚至波动是正常的。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会长痛。各级领导干部和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以贯之”,强化责任担当,拧紧责任螺丝,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越是难度大、见效慢的越要抓在手上,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在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完成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质量和成效。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狮子型”干部,并坚定不移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深化改革要蹄疾步稳。既要“快”字当头,对于混合所有制规范运营、科技体制、干部管理改革等看准的、定下的重点举措,要敢于担当,加大力度、迈开步子,把气势提起来,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更要“稳”字压阵。改革、发展、稳定是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环环相扣,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干部职工的承受度统一起来,抓住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找准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统筹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盘棋,该改的坚决推进、能改的抓紧落实,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在保持集团大局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企业持续和谐稳定。
——职工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督查有所动。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企业发展、职工共享”核心理念,构建全过程、高效率、可核查的改革落实机制,认真研究梳理解决改革落实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中央、省委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集团党委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的要严格追究问责。特别是对于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全面开展职工问卷调查,用底线的刻度标注改革的温度,以“领导是否有威信、干部是否有激情、职工是否有信心”检验改革成效,以18万多名职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推动改革深入。
东风已来,莫误时机,机已不多。让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抓住发展机遇,不忘初心担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魄力,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决心,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向全体干部职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