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中国)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集团发展成就巡礼(改革篇)
  •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集团以加强党对国企改革的领导为根本遵循,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敢为人先,大胆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探索前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前列,激发了内部活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省委、省政府安排米兰网围绕煤炭去产能、转岗分流职工等向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汇报。今年年初,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主编的《国企改革探索与实践——地方国有企业100例》,在全国进行推广。
        历史是未来的钥匙,时间是真理的挚友。一个个改革的生动故事,助力集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使广大干部职工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增强了道路自信。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聚变耦合再造产业升级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今年9月22日,河南平煤国能锂电公司10GWh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首期建成投产,与行业同等规模企业相比,具有工期短、工效高、投资省、装置和产品性能优等明显优势。“近年来,集团在加快推进原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对新建重大项目中的绝大多数也采用了混合所有制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集团是省政府国资委确定的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起步早、规模大、领域广、发展好的特点。自2004年在原朝川矿焦化厂引进民营战略投资者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新生的朝川焦化公司发生巨大变化开始,集团持续推进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全面打响深化国企改革攻坚战,努力为全国和全省改革大局作出新贡献。
        2010年大学毕业的罗德超,伴随着首山化工公司的发展,逐渐成长为该公司精苯厂厂长。眼看着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罗德超完全消除了刚到这里时对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就业的顾虑,对未来充满信心。
        2007年,集团以绝对控股的形式,重组民营企业许昌卧虎山焦化公司,成立首山化工公司。首山化工公司组建以来,年年实现盈利,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392%。现在,首山化工公司已形成从焦炭到50多种化产品的产品格局和三条特色产业链条,建成了河南省最大、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成为了国内焦化行业的龙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河南样本。
        混合所有制经济焕发无穷活力。集团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发展理念、产权结构、管理架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彻底改变了“投资主体单一、产权关系单一、经营方式单一”的局面,为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2004年以来,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改制上市、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先后与40多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知名民企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目前,集团焦化企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已全部采用了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尼龙化工、盐化工、装备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蓬勃发展。
        “集团有平煤股份、神马股份、易成新能三家上市公司和硅烷科技等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随着集团融资的‘池子’越来越大,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销售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已超过90%,汇聚了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集团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和从国有独资到产权多元、从厂矿管理到公司管控的重大变革,改善了企业股权结构,构建起了以煤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三大核心产业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通过国有企业资源、管理、信用优势与民营企业用工、决策等机制高效灵活的优势充分融合,集团克服了国企“一股独大”弊端,促进了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和企业运营的高效率,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迸发了发展活力。
        集团围绕提高“混合”质量、增强发展活力,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搭建三级管理架构,干部选拔任用,下放经营决策、招标和用工权,建立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党建工作运行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历史性成果。
        2017年5月,集团启动了混合所有制规范化建设工程,理顺“四会一层”和企业党组织的关系,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将党建工作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内容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人制度,对经理层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集团与各单位分权管控清单及工作流程、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管理办法、职业经理人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职业经理人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目前,随着首批10家试点企业的混合所有制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集团初步打造了一批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混合所有制规范化运行标杆企业。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健全完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提升总部的战略决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监督评价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能力,规范二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作,确立了加强党对国企改革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安全发展、坚持防范风险‘四大原则’,为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筑牢了根基。”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引领脱困发展的新动力
        “2017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集团在效率效益提升、转型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就。这离不开集团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省委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大决策和成功实践。”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12年,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结束。面对罕见困难,集团开展了化解过剩产能、职工转岗分流安置、调结构促转型、二次创业等大量艰苦的工作。
        2016年4月,集团成立化解过剩产能领导小组,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年度目标,并超额完成任务。截至2018年上半年,集团共退出煤矿34对、产能912万吨,安置转岗分流职工3万多人。
        集团始终把转岗分流职工当成宝贵的人力资源,带着深厚的感情,开辟了劳务派遣公司统一协调安置、新上产业转型项目、向非煤企业分流、鼓励职工自谋职业等多元化转岗安置渠道,保障了煤矿转岗分流职工工作权益。
        2016年,注定是集团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一系列繁重复杂的工作在集团全面展开。
        2016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攻坚战。
        截至2017年6月29日,在上级规定的时间节点前,集团全部完成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属地管理、社区管理组织移交等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实现了轻装上阵,受到了省政府、省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煤炭企业的安全、效率、效益水平,使职工享受到了更好的社区、医疗服务,有力促进了集团高质量发展。”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彰显真情的民生关爱,让职工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以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民幸福。
        “作为受助大学生,我始终心怀感恩,立志把集团的关爱转化为回报社会的动力。”今年8月23日,在集团2018年“金秋助学”活动资金发放仪式上,十一矿职工子女魏楠楠深情地说。
        “多年来,集团把‘金秋助学’作为感恩职工、兑现民生承诺的重要载体,累计发放助学金、励志奖学金3000多万元,帮助3万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改革激活了企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发展是最大最好的民生。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使集团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进一步筑牢了实施民生工程的坚实基础。
        从“金秋助学”、棚户区改造,到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大力开展帮扶工作等,在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时期,“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核心理念都得到了切实贯彻,“把职工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承诺从未因资金紧张而稍有松懈,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家是幸福的港湾,安居才能乐业。自2004年以来,集团紧抓国家棚改等政策机遇,在全国较早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先后将近5.7万套住房以低廉的价格交到职工手中,这相当于过去25年的建房总和。同时,集团持续完善职工小区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累计创建各级卫生小区、园林小区、物业管理示范小区200多个,使职工不仅有房住,而且住得舒适。
        此外,集团在2014年经济运行困难的情况下,顺利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设施齐全的工人劳模小区。
        越是困难,职工越是需要关怀,越是需要彰显企业真情。在2012年至2016年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集团实施了一大批民生举措,包括开工和建成大量棚改房,大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确保职工收入、尤其采掘一线和艰苦岗位职工收入不降,投资近4亿元建设平煤股份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综合楼,每年新增费用2亿元用于扩大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每年坚持安排近万人次职工疗休养,对困难职工发放大量各类慰问金和救助金,建设让职工直面蓝天大海的职工休养院海南分院等。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助推发展。一项项民生建设成果,让职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也凝聚起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