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邵宪杰
5月21日,一矿党委组织编写的形势任务教育读本《员工必读手册》下发到每一名干部职工手中,成为大家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同一天,相距百里之外的禹州市,平禹四矿职工集资开办的两家撒欢猪包子铺开业,为该矿5名转岗职工提供了新岗位。
转型先转思想,择业先变观念。
1个多月来,集团原煤生产及相关单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铁山带队到焦化、尼龙和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企业考察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形势,转变观念,积极作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二次创业、特色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看变化,一次改革发展经验的再学习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集团深化二次创业、加快特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
善弈者,谋势。站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需要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大胆的气魄、更加务实的举措来推动工作。
发展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坐井观天,“走出去”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找出差距、坚定信心。
为了让原煤生产单位干部职工亲身体会和感受集团近年来转型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教育引导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从煤矿井下走出来,在工作环境更优越的岗位上立新功、创佳绩,开创二次创业新局面、谱写特色转型发展新篇章,4月20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铁山率领原煤生产单位和个别基建单位党委书记深入焦化、尼龙和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企业考察学习,并召开座谈会,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要求。
5月7日至8日,按照集团统一安排,集团有关部门组织一矿、二矿等31家煤炭及相关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分管领导、工会主席、宣传部门负责同志等,到焦化、尼龙和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企业考察学习。
每次考察学习,大家都一路观摩,一路交流,一路讨论,一路思考,零距离触摸集团改革创新脉搏,面对面感受集团干部职工敢为人先的气魄。从一组组对比数据、一件件产品实物、一张张发展蓝图,到一个个立足高端的新项目大项目、一处处高标准规划的产业园区等,无不让他们为集团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气魄之大、力度之强、举措之多、成效之好感到震撼。
“考察学习后,更加坚定了我们沿着特色转型发展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一矿党委书记王广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考察学习后的几天里,该矿党委连续组织召开了矿领导班子会、中层管理人员会,王广民向大家谈见闻、说感受,传达集团领导的讲话精神,安排相关落实措施。
“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看到优势、坚定自信,从转变观念上找出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主动融入和服务集团‘四个转变’战略构想,在安全、稳定、党建等各项工作中发挥骨干矿井的排头兵作用。”王广民表示。
“解放了思想、拓展了思路、激发了干劲。”带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六矿党委书记、矿长张革委给干部职工宣讲形势任务时说。
自4月份以来,该矿举办集中宣讲报告会9场,各基层单位组织集中宣讲69场,利用班前会宣讲100多场,讲清形势、讲明任务、讲足优势、讲好前景。
“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发展趋势,坚决拥护并认真落实集团‘煤炭做减法,化工做加法,新能源新材料做乘法’的转型发展思路,摒弃封闭的就业观,不但珍惜当前岗位,而且要树立勇于‘走出去’的决心。”张革委说。
“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我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八矿党委书记余贵军说。在特色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该矿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最终实现更加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百闻不如一见。实践证明,集团特色转型发展道路是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路,是一条资源型国企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并且坚信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十三矿党委书记郭鹏飞说。
说创新,一次思想观念的再解放
发展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近年来,集团大胆探索,为发展清障让开放加速,靠的是什么?
集团坚持向改革要生产力、向创新要推动力,改革创新的气魄和力度之大,给参观学习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4月21日上午,在九矿召开的干部大会上,该矿党委书记尹保民要求把创新驱动作为矿井调结构、提效益的重要环节,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不断激发高效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的针对性、务实性,引导干部职工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坚定改革创新的决心,增强开拓进取的胆识,瞄准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目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企业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尹保民说。
“近年来,集团围绕煤炭资源梯次开发利用、就地转化增值做文章,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了多条全国一流的特色煤基化工产业链,为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转岗分流提供了基础保证。”四矿党委书记黄庆显说。
黄庆显说,四矿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坚持把产品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着重在效能提升、管理创新上做文章,围绕生产全要素,采用新工艺、选配新设备,加快智能矿山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安全高效和谐美丽新四矿。
十一矿矿长车云立介绍,近年来,十一矿在实施了集团首个大采高工程后,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安全高效建设稳步推进。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矿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人均工效亟待提高,与集团转型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我们要围绕效率效益提升,深化内部改革,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车云立说。
以新的胆气创新励志,以新的才智激活要素,以新的信念推动转型,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力,已成为集团各基层单位的具体行动。
寻突破,一次真抓实干的再动员
二次创业开新程,转型发展再出发。亲身体会、真切感受集团转型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未来所在,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实践,知行合一,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做新时代的实干家,是此次考察学习之行的一大重点。
“过去大有作为,将来大有可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铁山在考察学习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传递的是信心,更是决心和勇气。
“看了之后很心动,回去之后要行动。”参观学习人员感受到了压力与责任,纷纷表示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在定力中谋求突破,在变革中激发活力,以持之以恒的韧劲把各项工作做好。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集团关闭矿井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天力公司先锋矿就属于集团今年计划关闭的矿井。
该公司工会主席兰玉矿介绍,自2016年以来,该公司一方面制定政策鼓励职工自谋职业,减少在岗人员,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非煤生产项目,增加就业岗位。针对先锋矿1300多名职工的转岗安置问题,该公司计划分流一批到其他生产单位、转岗一批到新建项目,再在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下安置一批到其他地面单位。
在关闭地质条件复杂、煤质差、效益低的二井后,今年上半年,朝川矿又关闭了资源枯竭的三井,部分职工需要转岗分流安置。
该矿宣传科科长臧占胜介绍,该矿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集团改革发展的政策精神,并成立形势任务宣讲团,深入转岗和富余人员较多的单位进行宣讲,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了解形势、顺应形势,树立敢于走出去、接受新挑战、再创新业绩的开放择业观,树立信心和勇气,做好转岗准备。
平禹煤电公司的8对矿井中,2对正常生产,6对处于关闭退出或停产状态。引导干部职工转变择业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新岗位是该公司当前重要工作。
该公司宣传部部长李勇介绍,该公司坚持“宣讲为先导,落实为目的”,在抓好2对正常生产矿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均衡高效生产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转型项目。目前,该公司方山矿塑制品加工项目已经开工,四矿干部职工集资加盟的撒欢猪包子铺、凤翅山矿众筹开办的禹州市浏阳河万通烟酒商行均已试营业,分流安置了部分转岗职工。
考察学习是一次开阔视野、刷新理念的学习之旅,是一次清新思路、明确方向的醒脑之旅,也是一次拉杆加压、创新未来的奋进之旅。
考察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启示多、感受深、收获大,让广大干部职工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笃定了信心。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广大干部职工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狠抓落实的责任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快推行“四个转变”战略构想,特色转型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实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