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球一流的尼龙新城
3月8日早上,“中国尼龙城”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7万吨/年尼龙6切片项目一期4万吨/年尼龙66切片项目现场,工作人员紧张地进行设备检测、调试等工作,为3月下旬的试车进行最后的准备。
新年伊始,“中国尼龙城”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好消息接踵而至:1月17日,省发改委发布2018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中国尼龙城”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及帘子布发展公司10万吨尼龙66差异化民用丝等项目入选;2月7日,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与杭州三信织造公司签订协议,建设全球工艺最完整的粘扣带制造企业;3月5日,佛山市华博润材料科技公司签约入驻园区,建设5万吨TPU注塑项目……
此外,近期还有一大批行业重点企业负责人纷纷来访,表达了共建尼龙产业相关项目的意愿。
“中国尼龙城”的建设,寄托着全省、全市和集团加快转型发展的希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作为“中国尼龙城”的载体,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仅2017年以来,园区签约、在建企业分别达到8家和7家,完成固定投资6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12亿元,入驻企业(项目)由18个增至26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配套设施最完善的“中国尼龙城”指日可待。
“今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产业发展条件日趋成熟,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集聚优势更加凸显,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和快车道。”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三大单元齐头并进,大尼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7万吨/年尼龙6切片项目前景广阔,对于科学高效构建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打造大尼龙产业体系意义重大。”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7万吨/年尼龙6切片项目填补了河南省相关产业空白。按计划,该项目3月下旬顺利试车后,所需原料将通过一条1500米长的管道由尼龙科技公司输送而来。与把产品运往福建、浙江等地销售相比,此举可为尼龙科技公司节约至少每吨300元的运输成本,并显著提高7万吨/年尼龙6切片项目的产品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相距500米的河南锦纶科技公司10万吨/年锦纶6民用丝项目正在办理安评、环评等手续。未来,7万吨/年尼龙6切片项目的产品也将直接供给该公司。
“按照规划,我们还将建设锦纶6民用丝下游高档服装面料、鞋袜生产企业,打通整个尼龙6产业链。”“中国尼龙城”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范新川说,“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尼龙6全产业链,将改变原有的尼龙科技公司把己内酰胺运到福建生产尼龙6切片、锦纶6民用丝及织布,再把布运到江苏加工服装、运到浙江印染,最后又回到北方市场的‘产业圈’。”
尼龙产业主导产品包括尼龙66和尼龙6。在近40年发展尼龙66产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集团按照尼龙特种纤维及制品、尼龙改性塑料及注塑加工、聚氨酯系列产品三大深加工产品单元齐头并进的思路,不断推进己内酰胺、精己二酸、尼龙6切片等高端项目建设,大尼龙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3月4日早上,一场春雨过后,空气分外清新。走进尼龙科技公司,一边是2016年年底建成的一期年产10万吨己内酰胺、15万吨精己二酸装置正在高效运行,一边是二期20万吨己内酰胺、15万吨环己酮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目前,20万吨己内酰胺成套装置已结束土建主体地梁、成品罐底座水泥灌注等工程的施工,15万吨环己酮装置正在进行围墙合拢、临建及基础施工。按照计划,两个项目将于2019年建成试车。
站立在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规划图前,徜徉于这个中国最大、产业结构最完整的大尼龙产业园区,一幅由“中原煤仓”向“中国尼龙城”转型升级的壮阔图景正在实践中变为现实。
在新建尼龙6产业体系的同时,原有的尼龙66产业也得到加强和完善。截至目前,帘子布发展公司4万吨尼龙66差异化工业丝项目原丝库地基浇筑和10kV开关站地上框架已经完成,纺丝楼打桩施工已完工50%,预计于2019年年初建成投产。4万吨尼龙66切片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厂区道路及管网完成了98%,项目将于3月底试车、4月份投料生产。
今年7月,河南泉象实业公司1万吨尼龙扎带项目和河南神马尼龙新材公司一期2万吨特种尼龙切片及3000吨汽车配件注塑项目将建成投产;河南神马催化科技公司3200吨催化剂一期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神马华威公司搬迁扩产项目将在今年建成3万吨尼龙66改性工程塑料项目。截至3月初,其标准化厂房和钢平台主体已经完成,两条新增设备已到货待装。
河南神马泰极纸业公司3万吨纸管项目一期1万吨已建成,二期2万吨将在今年内建成。
刚刚签约的杭州三信织造公司粘扣带制造项目,将于近期开工。根据计划,该公司将以尼龙6、尼龙66切片为主要原料,投资8亿元,分两期建设全球工艺最完整的粘扣带制造装置。
集聚效应优势尽显,产业链高端项目纷至沓来
在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投资建厂,杭州三信织造公司董事长陈一民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具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集群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和园区发展,各种优势的集聚效应及其吸引力越来越大。”该集聚区负责人介绍,不仅仅是杭州三信织造公司,目前还有几个重大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
中国尼龙66产业发展,根植于平顶山,源于米兰网。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全套引进的8大项目之一,中国尼龙66产业首家企业——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在平顶山诞生。现在,集团尼龙产业主导产品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尼龙66盐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龙66切片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兼之丰富的煤焦资源及延伸转化的氢气、苯、液氨等副产品是尼龙产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由此形成了全球最完整、技术含量最高、循环经济特征最明显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产业、资源、技术、人才基础雄厚。
3月4日清晨,尼龙科技公司西门外,前来提货的车辆排成了长龙。“现在精己二酸十分紧俏,我昨晚就来排队了。”一名前来拉货的外省企业司机说。
在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尼龙科技公司一期己二酸己内酰胺项目、帘子布发展公司2万吨工业丝帘子布项目、帘子布公司东厂区退城进园搬迁项目、化纤织造公司1万吨浸胶帆布项目均已投产。其中尼龙科技公司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均为行业一流,居国际先进水平,30%的产品出口到土耳其、日本、美国等国家。帘子布发展公司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迈入全球帘子布产销第一方阵,为世界排名前十的轮胎公司供货……随着一个个产业高度相关的高端化新项目建成,集聚区优势更加凸显。
尼龙科技公司作为集聚区最大的骨干项目,发挥着集聚区蒸汽、氮气等公用工程的功能。该公司自备电厂生产的蒸汽,成为帘子布发展公司、三梭尼龙公司、工程塑料以及园区内入驻企业供热的源头;氮气、纯水、压缩空气则供应给帘子布发展公司和尼龙6切片、尼龙66切片等项目。这些省去了相关企业配套建设、维护、检修等费用。“园区内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项目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成本。”尼龙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产业的集聚,还可使相关信息、人才在碰撞、交流中得到共享和提升。”
新年伊始,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日供水10万吨的自来水厂、220kV变电站即将竣工。
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尼龙深加工产业园区一期9.2万平方米标准化公共厂房主体建成,部分已移交入驻企业;尼龙高端注塑、高性能纤维、聚氨酯研究室和模具、检测、配色、维修中心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与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河南城建学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及智力支持。此外,集聚区内铁路专线和散货码头、5个专用泊位的建设,将使园区与高速铁路网、水运网相连,充分发挥水路运输优势,为尼龙及下游产品运输开辟安全、运量大、成本低的水运新渠道。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起航。集聚区独有的内在优势,有效降低了企业发展的要素成本,形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对相关企业形成了的巨大“磁场效应”。
2017年5月份,集团达成了与福建恒申集团合作建设尼龙6民用丝项目、与青岛宇田化工合作建设聚氨酯项目、与上海池安实业合作建设特种工程塑料等项目的合作协议。当年9月28日,5家生产特种尼龙切片、改性工程塑料、催化剂等尼龙新材料的公司签约合作;5个为构建尼龙66和尼龙6优势互补的大尼龙产业格局而投资建设的龙头项目同时开工,产品及项目涵盖上游原料、尼龙中间体和下游高端产品、辅助材料等领域,计划总投资73亿元。11月27日,集团与福建恒申集团、北京三联虹普公司签约,建设年产20万吨环己酮项目和年产10万吨锦纶6民用丝项目。围绕延伸尼龙产业链条,当年还有27家企业前来实地考察、协商入驻事宜,顺利签约了2万吨特种尼龙切片机尼龙注塑、3万吨尼龙改性塑料、5万吨聚氨酯鞋底原液等一批重点项目,涵盖上游原料、尼龙中间体和下游高端产品、辅助材料等领域,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利税8.2亿元。一大批项目的签约,为打造技术一流、世界最大的中国尼龙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千亿级尼龙新城,实现转型升级“宏图大业”
未来3年内,集团将按照“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四大战略构想,围绕尼龙66、尼龙6系列产品,建设尼龙纤维及制品、工程塑料及制品、聚氨酯及制品三大产业集群,再加上集团尼龙产业现有30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一座年产能200万吨级、营业收入超500亿元、利税50亿元以上的中国尼龙城将初具规模,为在5到10年形成产能超500万吨、规模超1000亿元、尼龙66与尼龙6协同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奠定坚实基础。
“人因产业而集聚,产业因人而兴旺,人和产业融合为城市,城市功能带动人和产业的发展。”范新川满怀信心地说,位于美国加州的尔湾市,40年前只是一个普通农场,由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在此设立,特别是后来围绕大学周边形成的社区使这里得到不断发展,如今成为一座中型城市。
在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产业的集聚、人员的增多,已使这里奠定了一座工业新城的发展基础——建成通车36公里区域内,“七纵七横”网格状道路,跨沙河大桥,平顶山至集聚区快速通道,距集聚区2公里和叶县县城5公里正在建设的高标准滨河新区,及新区内规划的46万平方米安置房、小学、广场,成为一片希望的热土。
从更大的视角看,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距市区东南部4公里、叶县9公里,积聚区的建设,将形成两翼带动的态势,把叶县城区和平顶山市区连成一片。按照市政规划,平顶山市将在集聚区东面新建一条过境公路,把许南公路变成城市道路,实现积聚区和城市有机融合。
“随着集聚区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联的物流运输、设备维修、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配套产业也将有序跟进,‘虹吸’相应的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加速城区拉大框架、扩容提质。”范新川说。
按照产业规划,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面积将由目前的11.46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其中将在2020年建成年产60万吨己二酸、60万吨己内酰胺、60万吨尼龙6及尼龙66切片的尼龙原材料基地。当产业规模在5年到10年间达到1000亿级时,就需要从业人员5万人。那么,满足人们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需求的宾馆、学校、商场、市场等城市生活服务配套设施都将随之规划建设,呈现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良性格局,最终完成平顶山市和集团由“中原煤仓”向“中国尼龙城”转型升级的“宏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