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中国)
 
  • 集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好人层出不穷现象透视
  • 匡难扶危真豪杰 侠肝义胆昭日月

    编者按
        在这个极度寒冷的冬天,卧冰救人的王保华让许多人感受到了温暖的力量,也让全国媒体再次聚焦米兰网这块英雄好人辈出的沃土。感动来自平凡,英雄好人就在身边。为什么集团会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好人?为什么集团职工屡屡感动国人?本报今日刊发长篇通讯,再度聚焦这些“平民英雄”,探寻集团“开放、包容、感恩、团结”的企业品格对他们以及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和故事中呈现集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着力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生动实践。
        普通人的壮举,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仅穿一条红裤头在甘肃金昌卧冰救人的建井三处职工王保华;为救5岁女童,奋不顾身跳入化粪池的十三矿女工梁金红;勇救落水市民,并婉拒对方谢礼的六矿职工郜世雨……
        几年来,一个以“最美”为封面、名字越来越多的集团“平民英雄榜”正在悄然书写着,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与力量。
        诗人爱默生说,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5分钟而已。对此,许多人悄悄问自己:如果我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做?
        面对救助他人和自身安危的抉择,王保华、梁金红、郜世雨……他们选择的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及时施救倒地老人的首山一矿职工于德洋、离世后捐献遗体的十矿退休干部蒋文忠、冷静施救车祸市民的安培中心教师郭俊玲以及四矿孙刚爱心联盟、八矿朋飞爱心服务队、十二矿菊红爱心公益联盟……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一个个善良勇敢、乐于奉献的普通“好人”,汇聚成集团最可贵的向善力量。
        人们不禁会问,米兰网为什么能够成为英雄好人不断涌现的沃土?
        全方位的道德建设成为诞生英雄好人的肥沃土壤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而英雄好人辈出,正是集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近年来,集团党委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集团道德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机制上重规范,在行动上重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职工的行动指南。
        为了弘扬正能量,发挥道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集团自2009年起,持续开展道德标兵评选活动,用“道德灯塔”照亮职工的前行之路。这些道德标兵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或孝老爱亲、为爱坚守。他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社会,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
        集团道德标兵、十矿掘进五队职工冯银州不惧危险,曾9次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再管闲事,他却坚定地说:“只要还有犯罪分子,只要他们为非作歹,只要让我遇见,我就管定了。”
        豪言壮语的背后是十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的多项有力举措。
        正因此,该矿道德建设硕果累累,奉献社会的义举在职工中不断涌现。2016年4月11日,集团劳动模范、该矿掘进三队职工李志东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花季少女。这是该矿继马亚东、张宇梅、王永辉、薛凯之后第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该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数位居我市、集团第一。
        在该矿,退休干部蒋文忠的事迹广为流传。2016年8月18日,该矿退休干部蒋文忠离世。遵照老人遗愿,子女将其遗体捐献给郑州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研究。这是集团第一例遗体捐献。这位83岁的老人虽死犹生。他的善举散发出耀眼光芒和金子般的人性光辉。
        “蒋文忠老人捐献遗体的行为,感动了我们每个人。我们要以老人为榜样,传承发扬他的高尚美德,让矿区文明道德工程再上新台阶。”十矿党委书记郝相龙说。
        集团各基层单位也在持续推进道德建设。一矿每年开展“我心目中的一矿人”评选活动,四矿开展“小人物 大英雄”感动四矿道德人物评选活动,平宝公司、八矿等单位开展“四德之星”评选活动,朝川矿开展“最美朝川人”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和选树了道德典型,使他们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
        通过这些道德建设活动和举措,集团道德之美、文明之风处处呈现,善意之举、感动之事不胜枚举,文明道德深植于职工心中,从而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英雄好人辈出的不竭源泉
        去年11月22日,四矿孙刚爱心联盟接到求救信息:汝州电化公司职工何玲玲在医院生产时羊水栓塞大出血,急需A型血小板。
        接到信息后,孙刚立即组织符合捐献条件的志愿者进行捐献。该联盟成员吴学军、张飞龙不顾刚下夜班的辛苦,第一时间赶至市中心血站平声献血屋为何玲玲捐献血小板。
        去年10月2日,四矿孙刚爱心联盟收到求助信息:现有洛阳市新安县一位农民因冠心病需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心外科做开胸手术,急需AB型血小板。该联盟成员赵胡、付培华、李磊磊经市中心血站初筛合格后,第二天一早便乘车赶赴郑州,捐献血小板。这是该联盟成员第三次跨区域捐献。
        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为什么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因为我们懂得感恩。我们感受着企业的温暖,也愿意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和企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李磊磊说。
        近几年,集团在不断提高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职工的精神境界,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开展感恩教育,倡导“感恩、善念、包容、快乐”理念,并通过大力开展关爱职工的相关活动,使干部职工懂得了什么是感恩。尤其是,集团把推进感恩文化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兴企之魂的基础工程,历经感恩教育、感恩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感恩文化及建设感恩文化4个阶段,形成了具有集团特色的感恩文化体系。
        文化铸魂,厚爱聚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集团厚重的人文底蕴筑牢了感恩文化的根基,也为感恩文化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开展好文化建设,集团把文化建设项目的投入纳入发展规划和年度专项资金计划,把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经费总体预算。基层单位每年都会拨发文化建设经费,作为开展道德文化建设活动的资金保障。
        在集团感恩文化浓厚的氛围下,广大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感恩。
        以职业学院计算机系2009级王文强为代表的14名大学生,积极结对,照料残疾同学张志伟的日常生活,为其打饭、洗衣服,背张志伟去上课,三年如一日。
        他们的事迹在校内引起强烈反响。为传承发扬这一精神,该院专门成立了王文强志愿服务队,为学生提供帮助。“王文强”们虽然已经毕业了,但他们助人为乐的事迹至今仍在校园传扬。
        此外,该院还成立了爱心驿站、旭日春雷、一米阳光、文明交通行、心语轩、绿丝带、爱心交流屋等十几个志愿服务团队,不间断开展爱心活动。
        当我们静下心来感受这些英雄好人的所作所为时,会发现,这些平凡的人中蕴含着极大的精神财富和足以感天动地的高尚品质,而他们的精神品质来源于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种传承与熏陶不仅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企业。
        如果还有需要救助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相信集团还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是集团60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我们的自信,更是优秀文化传承带给我们的自信。
        典型培育宣传是英雄好人辈出的催化剂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火种,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
        1月13日,建井三处职工王保华卧冰救人的报道《卧冰救人 感动中国》在本报一经推出,在集团引起强烈反响。王保华成为集团上下争相学习的典型。
        1月16日,在集团二届四次职代会暨2018年工作会议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铁山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指出,王保华舍生忘死的救人善举,既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偶然事件。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集团的生动体现,又是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沃土长期滋养的结果。
        1月29日,就在王保华英勇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被人称颂时,“平煤神马第一资讯”微信公众号发表原创消息,在九矿2017年度双先表彰大会上,机电二队见义勇为职工武二江获得1万元奖励。市公安局还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武二江不顾个人安危,勇追肇事车辆的事迹传为佳话,为集团“平民英雄榜”再添新成员。
        新闻媒体对于这些见义勇为群体的宣传报道,不仅弘扬了社会正气,更凝聚起了集团崇德向善的正能量。集团各单位长期开展的培育、选树职工身边善行义举典型宣传活动,也为集团向上向善力量的凝聚提供了最持久、最深层的动力源泉。
        从2010年开始,四矿每年都开展“小人物 大英雄”感动四矿道德人物评选活动。先进个人和典型集体,披红戴花登上晚会舞台,成为舞台的主角。该矿通过这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广大职工了解身边典型的事迹,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随着集团道德建设的深入推进,道德讲堂已成为企业“四德教育”的主阵地。各单位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定期开讲,传播精神能量;开展“十佳道德标兵”等评选活动,表彰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孝老敬亲等先进典型。集团还开展“寻访好家风”活动,征集好家风、好家训,弘扬传统家庭美德;设立“平煤神马好人榜”,宣传各类“平民英雄”。
        在典型人物带动和道德讲堂的影响下,集团文化之花越开越艳。崇尚道德风尚,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企业和谐持续发展转化为更多人的实际行动。
        “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好人被挖掘、报道,我非常感动,自己也应该为别人、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一矿机电四队职工王海生说。
        2003年到2017年,14年里,王海生奔走在无偿献血公益路上,累计献血59次,献全血11400毫升。他因此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我不知道这些血液都流进了谁的身体里,但我知道,这些血液可以拯救生命。”王海生说。
        如今,好人群体在集团不断涌现,道德之花在集团遍地绽放。他们的爱心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这座城市,而受到帮助的人更是心存感恩,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2015年4月23日,四矿孙刚爱心联盟的志愿者为66岁的孤寡老人关书梅送去轮椅,完成了一次爱心传递。轮椅是四矿孙刚爱心联盟原服务对象薛春成老人的家人捐赠的。
        薛春成是四矿退休职工。从2012年起,四矿孙刚爱心联盟志愿者开始上门为老人服务,每月为老人检查一次身体,风雨无阻,坚持了近三年。
        志愿者的爱心深深感染了薛春成老人和他的家人。2015年,薛春成老人去世之后,老人的子女找到孙刚,表示要将老人的轮椅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把轮椅彻底消毒后,孙刚将捐赠轮椅的信息通过志愿者飞信平台发布了出去。不久,他收到了八矿朋飞爱心服务队的回信。他们帮助的孤寡老人关书梅从2003年起因生病身体行动不便,需要一个轮椅。
        就这样,一场爱心接力在集团悄然开始。正如孙刚所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送人灯盏,心有余光。只要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关爱别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好人不图回报,社会当有良心。好人奉献了社会,社会帮扶了好人。只要爱心的循环不停止,集团平民英雄好人的队伍就会越来越壮大,“米兰网好人”的品牌就会越来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