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中国)
 
  • 集团2017年民生建设工作纪实
  • 倾力为职工谋福祉

        新年伊始,翻看集团2017年民生账本,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
        这一年,集团把环保工作摆在了建矿6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高度,实施环保治理工程113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竣工保障性住房1608套,帮助670户职工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在短时间内完成278个家属区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作,使130771户职工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发放各类救助金3000多万元,其中为86名特困职工发放救助金34.4万元,为3139名集团职工子女提供助学金449万元;建成投用了职工休养院海南分院,组织2000余名职工赴海南荣誉疗休养;为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困难职工、家属、子女提供小额无息借款,帮助他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顺利完成集团医保与市医保对接,职工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自付部分还可以实现二次报销……
        厚重的民生账本,每一页都记录着集团为保障职工切身利益、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和承载着的民生责任,彰显了“让职工过上更好日子”的担当。
        环保先行,传承生态基因
        环保治理是集团着力打赢的攻坚战之一,也是为职工谋取福祉,创造宜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2017年,集团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把环保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举全集团之力,不惜重金,重拳出击,多措并举,铁腕治污,破除了长期制约发展的环保瓶颈,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环保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将百年大计坚持下去,就要将环保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全过程。2017年3月,集团召开环保治理与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议,对大气污染防治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真治理、真见效、真保持”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各项任务责任人、目标和整改时限。
        为确保整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集团成立了环境污染防治督查办公室,制定了《中国平煤神马环境污染防治督查实施办法(试行)》,并与上级部门进行对接,实施日报、周报制度,对反馈信息及现场督查情况进行总结,以环境污染防治督查简报的形式在集团范围内下发,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有力促进了整改进度。
        在集团以上率下的带动示范下,各基层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将环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交出了一份高分环保答卷,使集团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水平均走在国内同行业企业前列。
        据悉,2017年,集团完成了5家高污染企业的关停搬迁工作;完成了尼龙科技公司等5家单位9台锅炉超低排放治理工作,并通过了超低排放验收;完成了八矿等9家单位21台燃煤锅炉拆改工作,实现了矿区“产煤不燃煤”的目标;京宝焦化公司完成废水深度治理及回用工程,上马实施洁净型煤、焦炉烟道气脱硫等一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项目;加大了矿井回风、煤场物料堆场的监控力度。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改善环境,集团携手上海交通大学、福建龙净环保公司等,加快研究电厂实施超低排放后的进一步控排措施,不断减少排放。
        根据《平顶山市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方案》要求,集团2017年推进尼龙科技公司、帘子布发展公司、氯碱发展公司等8家单位的VOCs(挥发性气体)深度治理工作,目前已取得很好成效,这些企业VOCs有组织排放及厂区边界浓度值均远低于国家标准。
        为了全面深化北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现“产煤不见煤”的目标,集团先后建成煤场出入口车辆自动冲洗系统18套,实现了出入口监控系统和交通部门的在线联网;完成一矿、天力公司吴寨矿等单位14处煤场的封闭工程;稳步推进7座矸石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投入使用33辆LNG密闭运输车、5辆雾炮车,要求运输车辆全封闭、定时定点定路线运输矸石、煤炭等,签订环保协议并明确责任人。
        去年9月14日,集团民用型煤厂生产线顺利通过省燃煤散烧治理领导小组验收,正式投产。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去年,对众多职工及家属而言,体会最深的莫过于家属区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泵、变压器、换热站和电缆、管道等全部更新,楼道墙面、屋面、车棚、路面进行了翻修,部分小区新装了摄像头、楼宇门,卫生状况也改善了不少……
        去年6月底,集团参照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顺利完成了278个家属区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作,保证了130771户职工家庭的切身利益,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而集团和各基层单位相关部门为此付出的汗水远超想象。
        据悉,自去年4月中旬集团“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作开始后,集团成立3个督导组,明确分包单位和任务,坚持深入分包基层单位和施工现场,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全力保障施工进度。 
        集团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三供一业”进度完成日报表、周调度、周通报和日常督导、月度考核机制,每周召开“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会议,通报施工进度,及时安排、协调下一步工作;综合考核基层单位“三供一业”日报表上报、施工现场协调配合、各节点任务完成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年薪、后勤部门人员的工资挂钩,调动基层单位工作积极性。
        一矿“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共涉及19个家属区,327栋楼,900个单元,10748户居民,是改造工程任务最重、困难最大、老旧小区最多、居民户数最多的单位,涉及供水、供电、供暖及物业维修改造工程等大大小小100多个维修改造项目。该矿采取“5+2”“白加黑”及日汇报、周例会的工作方式,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为应对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该矿成立了9个专业协调小组,进驻各个家属区,协调解决问题300余个。在3个多月的攻坚战中,该矿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还对小区的路面进行美化,铺设了柏油路,在上级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了全部任务,并顺利通过了省、市、集团的检查验收。该矿也被集团和河南省政府评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先进单位。
        医保并轨,方便职工就医
        多年来,集团在保障职工医保方面,始终坚持每名职工“病有所医、弱有所扶”。2017年,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将省属国有企业自行管理的社会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的意见》(豫政办〔2017〕37号)及《河南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关于省属国有企业自行管理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属地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企办〔2017〕1号)要求,集团从企业长远发展及职工诉求出发,扛起政治责任,集中力量,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属地化管理工作任务。
        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作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企的好事,关系到集团所有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据悉,集团自行管理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2.8万余人,占到此次我省国有企业医疗保险属地管理移交总人数的40%以上,且绝大部分没有制作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和核实任务艰巨。
        面对种种难题,集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成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属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米兰网医疗保险属地管理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表》。
        2017年5月中旬的一天,市医疗保险中心通知集团相关部门最初认定的15万余参保人员信息库有误,近18万人员信息需进一步核实。集团先后6次对基层各单位下发核对信息库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职能部门提供养老编号人员30084人次,退休审批表1154份。
        集团人力资源部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人员只有刘岩一人。2017年6月进入移交的关键期。刘岩早出晚归,顾不上刚生产的妻子,甚至有多个晚上通宵在办公室加班。十二矿社保中心主任张长松的孩子正逢中招考试。为了把移交工作干好,张长松吃住在矿,还自创了参保职工信息核对快速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职工信息核对一次通过率达99%。
        正是有了这样的职工、这样的工作态度,截至2017年6月30日,在短短的40天时间内,实现了全部参保人员信息入库和21万余名参保人员的信息顺利移交。
        资金是此次移交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据悉,本次移交资金共有9.24亿元,其中坐实个人账户需要6.67亿元,缴纳关闭退出矿井退休人员10年医疗保险费2.57亿元。“在集团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资金非常困难。”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但集团没有消极应对,而是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调度安排资金,通过多方融资,减少其他支出,千方百计保证了按时足额划转移交资金。
        移交地方管理后,为确保参保职工就医条件、医疗待遇有升无降,集团又拿出资金,对集团职工超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以外的医疗费用实行医疗补助的医疗保险,按照不同比例进行二次报销。
        记者从总医院获悉,自今年1月1日起,所有参加集团补充医疗保险的该院住院患者都可享受“一站式”结算,直接联网结算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用。“二次报销不仅方便患者就医,减轻了参保职工的经济负担,还让职工感受到了集团对职工的关心和关爱。”总医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