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炭材料的国产化之路
白手起家
从无到有,仅凭少量过时资料,打破国外垄断的道路注定艰辛,但怀着做强做大民族产业的梦想,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摸着石头过河,蹚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针状焦发展之路
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出针状焦的企业,也是业内唯一实现连续生产的针状焦企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该公司的发展史就是国产煤系针状焦的发展史。该公司院内废弃但未拆除的中试装置,见证了那段艰苦岁月。
“国外技术封锁很严密,关于针状焦的资料很少。针状焦原材料从哪里来?最关键的第一步预处理如何进行?我们一概不知。”参与针状焦研发的该公司总工程师蔡闯说,“国外针状焦多为油系针状焦,而我们国家少油多煤,更适宜发展煤系针状焦。这也是我们大力研发煤系针状焦的原因。”
在最初研发阶段,该公司使用16个沉降罐,采用静置沉降工艺从沥青中提炼精制沥青,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极易造成管道阻塞。经过不断研究,该公司最终采用连续沉降工艺,仅用1个沉降罐就可实现精制沥青的稳定连续生产。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像这类改造,整个研发过程中一直在不间断进行,直到现在部分生产环节仍有改进空间。
“国外研发针状焦的历史已经超过50年,我们才刚刚起步。”蔡闯说。
生产针状焦的控制指数有上千个,每个指数的细微调整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如何实现各指数科学合理,我们只能一点点摸索改进。
“摸索过程特别辛苦,现在想起来都想哭。2007年,生产第四塔针状焦时,我们3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中全员坚守。夜里,我裹得只剩两只眼睛在厂区巡逻,听到试验失败的消息时,绝望得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蔡闯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8年,该公司针状焦研发成功。但是到2009年时,产品质量又出现了严重下滑,关键指标热膨胀系数居高不下。2010年,该公司被迫停止规模生产,重新回到中试阶段进行二次研发,用3个月时间才攻克难关。
该公司生产出针状焦后,国外同行纷纷降价销售,并以成熟技术优势和宣传手段打压该公司。2012年,受市场影响,原材料沥青价格飞涨,该公司发展举步维艰,生产一度停止。
“那段时间,国外同行企图扼杀我们,最贵曾卖到1万美元1吨的优秀油系针状焦,每吨售价不足9000元,可是我们的成本就要12000元。”蔡闯说。
2013年,全球炭素行业跌入谷底,以研发团队起家的该公司陷入停产窘境。
强强联合
不忘初心。两个秉承引领炭素行业发展的“弄潮儿”牵手砥砺奋进,优化组合使专业研发团队归位科研,擅长市场搏击的企业则专心经营,最终铸就了辉煌,促进了国内炭素行业迈向更高台阶
“这个企业生存下去的意义远大于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如果他倒下了,我们国家这个行业就要重回国外垄断的局面,这也是我们在困局中坚持斥资收购的初衷。”该公司总经理叶保卫说。
2013年7月,虽然钢铁市场颓势已现,但开封炭素公司没有像其他同行企业那样“深挖洞、广积粮”,而是大胆斥资2亿元收购鞍山针状焦项目,成立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拉开了原材料国产化的序幕。
这个决策在业内人士看来就是一场豪赌。事实证明,收购鞍山针状焦项目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虽然鞍山针状焦项目直到今年才扭亏为盈,但是扭转了开封炭素公司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无形中创造了效益。
开封炭素公司是国内炭素行业的引领者,在集团大力支持下,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与鞍钢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原材料采购结束了“吃百家饭”的局面,独家采购有力地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稳定,为连续稳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该公司还将产品专供开封炭素公司使用,解决了销售难题,摆脱了受国外同行打压的局面。
同时,开封炭素公司派出叶保卫、葛瑾等业务骨干支援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借鉴集团安全管理经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迅速焕发生机。
2014年,炭素行业持续低迷,开封炭素公司生产规模减小,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拉长产业链,采取灵活销售手段,生产出了高质量中间相焦,占领了高端负极材料市场。
鞍山针状焦虽然与国外针状焦仍有质量差距,但开封炭素公司坚持连续采购,并针对鞍山针状焦特点优化了技术,调整了几十个石墨电极工艺配方,确保了产品质量,使综合成品率高达75%。
2013年至2016年,开封炭素公司用国产针状焦替代进口针状焦,实现了原材料国产化,累计节约资金超过1亿元。
收购鞍山针状焦项目的功效今年实现了最大化。3月份以来,石墨电极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前期,许多炭素企业纷纷开足马力生产,后期因针状焦供不应求,失去良机。得益于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优质针状焦源源不断供应,开封炭素公司“粮草充足”,在市场上“纵马驰骋”,以4亿多元利润的好成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扬帆远航
心存鸿鹄之志方可勇立潮头。优质针状焦稳定生产,更高端的接头焦研发已经取得突破,新产品负极材料引领高端市场,这家打破国外垄断的民族企业正向支撑国内炭素行业跨越发展的新目标冲刺
“想做针状焦的企业很多,未来涉足的也不会少,但是我们要一直做引领者。”叶保卫说。
作为国内唯一连续生产的针状焦企业,以研发团队起家的该公司储备了大量既有研发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炭素行业尖端人才。自2014年以来,该公司每月都在不间断地优化技术,对近百个工艺参数指标进行调整,以大量科学数据支撑科研和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现在,我们精制沥青回收率高达75.13%,已经超出了设计初期70%的目标,远高于同行65%的标准,以最低谷的原料价格估算,回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创造150万元利润。”叶保卫说。
今年,该公司在优化工艺的同时,还加快研发步伐,与开封炭素公司技术研发部门携手进行更高端的接头焦研发,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售价有望大幅降低。
“接头焦是针状焦中对技术指标要求更高的高端产品,现在仍完全依赖进口。我们研发成功的第一批产品已经送往开封炭素公司试用,现在进入了焙烧工序,各项指标均达标,后期还要送往钢厂检验。我们后期还要根据试用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叶保卫说。
企业只有具备自身竞争优势,才能顺境不惰、逆境不衰。该公司在持续提升针状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江西紫宸科技公司等国内负极材料行业巨头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在负极材料领域的竞争实力。
“我们要源源不断地为国内炭素行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扛起振兴中国炭素行业的大旗,做行业的引领者。”开封炭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公司董事长陈文来说。